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大全 > 正文

姜波:培华学院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类别:美食大全 日期:2021-11-17 20:08:40 人气: 来源:

  编者按:谈起西安培华学院,社会对她的认知度非常高。其前身是1928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1935年由著名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女士,以及宋美龄女士等社会知名人士捐资,将校名改为陕西培华女子染织科职业学校。

  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相继更名为陕西培华职业学校、培华财校(男女生兼收)、西安市财校。1956年教育部为支援东北建设将学校迁往,更名为统计学校。1984年,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姜维之教授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创建民办公助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为国内首家以专门招收女性学生的、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生兼收)。目前西安培华学院是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的本科院校,也是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培华”是中国民办教育领域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中国民办高校的“领头羊”。西安培华学院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荣誉和业绩?其办学之道是什么?今天,《陕西素质教育》记者将带您一起走进西安培华学院,探寻她发展的奥秘……

  记者:姜院长,您好!您可以说是我国本科普通高校中最年轻的领导人,您曾经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从海外学成归来,为什么会放弃沿海城市优越高薪的职位,投身于西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呢?

  姜院长: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在日本留学10年后回国,我之所以选择反哺家乡投身于培华,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报恩。从我一岁过生日起,我就和爷爷(姜维之先生)奶奶(侯惠芝女士)生活在一起,是两位老人将我一手带大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从三岁开始,爷爷奶奶教我读书写字,他们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后来,是他们多次鼓励我到国外读书。那时家里没有钱,我知道在国外会比较苦,所以根本不想去,在爷爷的多次鼓励下,我决定出国留学。由于受爷爷、奶奶勤劳简朴的影响,从1992年去日本留学到2002年拿到博士学位回国,我一边打工一边学习,10年的求学生涯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记忆中的往事太多太多……爷爷他身上有中国传统知识具备的美德,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我要用我的行动来他们!

  第二主要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人才。说到这你可能会说,姜院长,您说的太夸大、太表面话了吧?没有,真的!在国外的十年间,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应该报效我的祖国。然而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是有差距的,这种“教育差距”有很多原因。在日本,家庭主妇在工作的同时,都在相夫教子,这就是一种教育。而中国的教育为了改善民生,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全民创业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未来教育的发展,我们不能仅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干明天的活。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就要有超前发展的。我虽然是学经济学的,放弃了沿海城市百万年薪,选择了教育行业,就是想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我经常和学生们开玩笑说:我是到培华搞“传销”来了。实际上我就是来培华思想,改变民办教育,类灵魂真正的工程师!

  记者:据了解,咱们学校今年招生计划共计5550名,其中本科计划数2550名,也是陕西民办本科院校中本科招生计划数最多的一所。另外,在专业设置上,学院今年新增加了四个本科专业,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并且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专业是如何迎合社会需要的。

  姜院长:今年培华新增了4个本科专业,首先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这两个专业近几年发展前景比较好;另外还有绘画专业,属于艺术类的专业;还有一个就是建筑学专业,也是近几年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专业。

  我们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华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都面向市场和自主运作的原则,培养了几十万名广为社会和企业欢迎的各类专业人才。主要通过对国内外人才市场的调研和对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办专业、设置课程,并在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上,大胆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和科学严谨、高效实用的教学原则,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的培养,探索出了一套“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专业队伍教育与党政工团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目前,学院设有文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建筑系、职业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社科部、基础部、社科部、体育部、信息与网络中心等教学机构以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辅助设施,并设有中华和谐文化研究所、法制新闻与法制研究所、周秦文化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西部民俗文化研究所、女子教育研究所和艺术教育中心等系列性多元化完整办学体系。不但在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上学习、吸纳中外高校先进管理经验,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工资结构制、岗位责任制”的体制措施,而且在教育教学上走自己的特色之。

  记者:5.12大地震之后,培华学院红十字会迅速启动了赈济救灾预案,配合学校筹备大型募捐工作,在您的带领下每天看望慰问学生到深夜,并且奔波与两个校区之间,这足以证明了培华学院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培华学院作出了哪些爱心贡献?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姜院长:今年,我校捐资200万元援建10所培华希望小学;捐资55万元用于援建11所希望卫生室。我希望可以通过捐建培华希望小学等形式让更多贫困的孩子能够享有上学的,通过捐建希望卫生室改善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农村医疗现状。

  其实,实施助学计划、聊尽微薄的力量扶贫济困,不仅是我爷爷姜维之先生的愿望和一生作为,也是我的追求和愿望,更是培华三万名师生员工的愿望。早在1935年3月时,培华学院的前身,就是由著名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女士以及宋美龄女士等社会捐资再次建校;培华学生孙晓宁换肾,老校长姜维之先生从个人积蓄中拿出4万元捐助;我校程程同学更是我省第一位为港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被中华骨髓库评为“爱心大使”。

  这些例子都是培华继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和光大培华爱心,践行着一个爱心企业的社会职责。虽是绵薄之力,但培华会“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培华人将永远与中华民族相随、休戚与共,并由此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共同关注民生,关注希望工程,为中国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也动员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为构建和谐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提高的公益慈善意识。另外,我校的红十字会,目前也是全国最大的学生爱心组织,会员4400多人。

  记者: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咱们培华学院的学生能够受到社会的欢迎,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姜院长:学校就业率高和我们育人的目标是分不开的。“学以致用、思维敏捷活跃的创新型人才”是培华的育人目标。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穿起工装,在基层磨砺。我们与公办院校不同,培华的学子从入学之日起,每学年都要接受至少1个月的社会实践课,以及32学时就业教育课程。1991年起,学院公派10批留学生,这也是全国民办高校的先例,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留学生有95%回国效力。根据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培华学子普遍评价“肯吃苦、留得住、兢兢业业,跳槽率低”。

  我们不追求政绩,不搞形象工程。我们还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向公办院校学习,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有必要戒骄戒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记者:这几年培华可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请问对学院的下一步发展您有什么新的思?

  姜院长:治学首先是态度问题,跟一样。民办院校没有规模不行,但必须要追求一个合理的规模,规模做的过大,就很难自己的质量。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务实地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广泛地接触世界。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进一步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基本实现70%在校生是本科生,20%的是专科生,10%的是研究生的结构。实施研究生教育,打造一流的专业,并逐步实现“产——学——研”的发展子。作为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乃至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肩上的担子其实真的很重,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将这面大旗扛稳扛好,长期走下去。我希望在10年内,通过不断引进高端人才,让“培华学院”最终成为“一流的中国民办大学”。

  另外,西安人家喻户晓,培华学院的前身是“培华女大”,下一步我们还将成立女子教育学院,恢复女子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强专业和素质教育,为社会为家庭培养高素质的女性。

  其实,我并不奢望把培华办成一所能与世界名校媲美的大校名校,那都是口号,不实在。我只希望能老校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找准定位,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走出具有“培华特色的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子,从机制上超越公办院校,从质量上不输于公办院校,不断提升学生和教职工对学院的满意度,将培华办成“以良好的学风、校风、教风,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民办本科高校”,同时,我们也要团结兄弟院校,塑造群体优势、群体形象,重振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强省的雄风。

  记者:今年的陕西30年大事推介评选活动上,群众通过多种途径推荐了600多件大事,其中有150件入围,此项评选中,咱们培华学院入围第38项“陕西省第一所民办高校成立”。可以说,这标志着培华作为民办教育先行者的重要作用被社会所认可,更标志着民办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为社会所认同。请您谈谈您对民办教育的一些看法?

  姜院长:还是那句老话,前途是美好的,道是曲折的!从事民办教育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五家”:首先是教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尊重知识;其次是企业家,要懂市场,培养产、学、研结合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再次是家,老校长32岁被打成,到了52岁也没有低头,57岁又接过培华的担子,一生对教育执著追求。他,既是老教育家,又是年轻的,59岁,忠诚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他具有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斗志不减;第四是思想家,不仅要懂教育规律,也是先进思想的者;最后是战略家,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老校长1949年8月参加肖涵结婚工作,与新中国同步,以非常冷静的心态,,对国家和高度理解和支持。

  近几年,伴随民办高校和培华的蓬勃发展,公办院校的名师不断“跳槽”投奔,其实 “公办”与“民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需求的人才80%是本科生和专科生,公办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民办培养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人才。民办院校实际上是在社会需求方面,填补公办院校人才培养的空白。

  记者:您在日本留学的10年间,自己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是怎样的心态使你下来?有没有什么给正在求学的年轻一代?

  姜院长:我觉得“”特别重要。这两个字了一个人的意志,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对年轻人,我只想说“珍惜生命”。老校长姜维之和学校老师也一直学生们“生命第一”。作为年轻人一定要珍惜时间,关爱生命,做有爱心的人,关爱别人,关爱自己。同时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无限的贡献。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